據商務部官網最新消息,發布了關于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。那什么是內外貿一體化?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任務是什么?接下來小編便帶大家了解一下!
內外器一體化并不是嚴謹的教科書概念,對它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統一規范的解釋。一般而言,內外貿一體化是針對內外貿分割而提出的有關內外貿經營方式、中介協調架構和政府管理體制的一個新概念,具有市場因
素和上層建筑多個層面的涵義。
企業層面上,內外貿一體化主要指經營主體能夠依據自身實力,不受內外貿界限的約束,自主選擇經營內容和經營方式。上層建筑層面上,內外貿一體化就是指對內外貿及整個流通產業進行統一、焦中的協調和行政管
理。
據商務部網站消息,商務部等14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。
通知明確了試點目標,力爭用3年時間,在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,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、監管體制、經營資質、質量標準、檢驗檢疫、認證認可銜接等方面積極創新、先行先試,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,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,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、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,建立健全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,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,為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。
通知要求,各地區要深刻認識內外貿一體化總體要求和試點工作重要性,把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作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、優化營商環境、激發市場活力、促進本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緊密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,積極參與試點。
1、完善法規制度
全面梳理市場主體開展內外貿經營時遇到的制度性障礙,提出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的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。推動修訂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的地方性法規、規定,清理糾正地方保護、市場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隱性壁壘,做好公平競爭審查和貿易政策合規評估。探索建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評價體系和制度體系。提出在國家層面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制度銜接的建議。
2、促進標準認證銜接
支持有條件的企業、行業組織、專業機構等開展國內國際標準比對,積極采用通過開放和透明程序制定的國際先進標準,參與國際標準制定,參與各類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。支持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來華落駐。推進中外標準互認。支持檢驗檢測、認證認可等第三方合格評定服務機構為內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,鼓勵第三方合格評定服務機構國際化發展。
3、培育一體化經營市場主體
引導支持企業提升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品牌營銷、渠道網絡等能力,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。加快數字化發展,實現生產端到消費端全鏈路數字直連,提高企業柔性生產和智能制造能力,更好適配市場需求。推動商產融合,推進產業鏈、供應鏈數字化改造,促進內外貿產業鏈、供應鏈融合。推動商品交易市場與國內國際市場接軌,吸引更多內外貿市場主體洽談交易,打造特色鮮明的內外貿一體化市場。支持商貿、物流企業“走出去”,整合市場資源,建立國際化營銷、物流和售后服務網絡。鼓勵外貿企業培育自有品牌,加強與國內品牌商、商貿企業、制造企業、電商平臺等合作,拓展內銷渠道。鼓勵內外貿企業與國際物流企業戰略合作,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。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,培育一批種養加、產供銷、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現代農業企業和生產基地。塑強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、帶動能力強的農業企業品牌。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地市場,著力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內外貿一體化流通樞紐。發揮電商平臺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大數據、供應鏈、營銷渠道等方面優勢,進一步打通國內外市場和交易各環節,豐富應用場景,為市場主體拓展內外貿業務提供支撐。
4、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
培育匯聚優質內外貿商品服務的商圈、步行街,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,滿足消費者多層次、高品質消費需求。支持舉辦內外貿融合展會,促進內外貿企業、第三方服務機構對接合作。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,強化數據賦能和產業協同。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提質升級,支持企業完善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,打造支撐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海外平臺。
5、優化內外貿發展環境
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,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,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。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,建立健全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知識產權保護規則,探索完善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,強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和國際執法合作,持續健全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工作機制,加強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服務,提高企業創新和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積極性。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,加強數據開放共享,推廣應用電子證照,充分依托已有平臺,提供內外貿政務服務統一化、標準化、便利化的公共服務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,為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金融支持。引導金融機構為各類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匯率避險產品,推動企業更好管理匯率風險。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覆蓋面。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,支持企業利用跨境電商、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開拓國際市場。推動中歐班列運貿一體化發展,促進與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相融合,增強中歐班列支撐內外貿發展動力。創新監管措施,推進內外貿同船運輸、內外貿泊位共享,提升資源利用綜合效能。深入推進內外貿監管部門信息互換、監管互認、執法互助。對內外貿一體化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,鼓勵創新發展。
6、創新推進同線同標同質
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分行業、分類別推進實施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(以下稱“三同”),豐富“三同”內涵,創新“三同”推廣模式。鼓勵企業結合品牌宣傳做出產品符合“三同”自我聲明,提升品牌和先進標準影響力。支持“三同”聯盟等行業組織、第三方服務機構建設“三同”公共服務平臺,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。
7、培養內外貿一體化專業人才
協調推動本地區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與有條件的院校對接,深化產教融合,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,組建“校企混編”教師團隊,共同開發教材和教學資源。借鑒國際先進標準,健全教學標準體系。優化內外貿相關專業布局,論證設置內外貿一體化類專業,加強專業建設,推進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。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,推動開展“訂單班”“現代學徒制”“崗課賽證融通”“外語+內外貿業務”等培養模式改革,加快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、熟悉國內外法律、規則和市場環境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