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我們時長要因為一些文件而簽上自己的名字,而代表自己的方式一般有幾種,簽名、蓋章、按手印,這幾種方法都可以代表個人,但是風險和代表意義都有所不同,下面就來了解一下。
1有人除了身份證上的法定姓名外,可能還有多個供他人稱呼的名字。比如小名、乳名、別名、曾用名等,從法律角度考慮,使用法定姓名之外的名字有引發爭議的可能,需進一步證明名字與行為人等同;
2現在社會流行藝術簽名,一個識別不出字眼的簽名在法律上又如何明確行為人身份?故清晰可識別的簽名是法律的必備要素;
3簽名時最好不要用鉛筆,不容易保存而且還容易被涂改。盡量不要使用馬克筆、水彩筆等筆尖較軟的筆,這些用筆無法反映書寫人的筆力運用和細微筆畫的書寫習慣,在筆跡鑒定時不好進行認定。
在民事活動中,蓋私章的也不計其數,與簽名相比,蓋章在法律上的風險是很大的:
1如果私章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備案登記不具有公信力。
2私章是與人分離的,不像簽名因個人筆跡有別而“字如其人”,故蓋下的私章是否代表本人的意思難以確定。
3私章容易偽造,當事人可能因此主張對方所述完全與己無關。
關于按手印,現代社會一般不會單獨使用,除非當事人不會寫字,按手印的好處在明確身份。
最慎重:簽名與按手印結合用
簽名、蓋章、按手印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,在落筆之前應該謹慎,如果存在被迫等情況,應該保存證據。同時,應看清楚合同協議的內容,切不可因為礙于情面而隨便簽字、蓋章、按手印。
在司法實踐中,最為慎重的選擇就是簽名與按手印的結合,簽名是個人自然的書寫流露,是個人真實意思的體現,可也有行為人事后不認可他人代簽的情況,而按手印雖不易識別,但其確定身份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一舉定紛爭。因此,簽名與按手印相結合能互取其長,互補其短,是規避風險的實用性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