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日上午,武漢市委宣傳部(市政府新聞辦)“禮贊新中國 喜迎軍運會”城市系列發布第十三場在武漢會議中心舉行。發布會的主題為“牢記殷殷囑托——辦好一次會 搞活一座城 解讀‘辦賽事’與‘建城市’相結合的武漢實踐”。
從會上獲悉,我市借助軍運會,加大建設力度,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。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、武漢市第十座跨長江大橋——楊泗港長江大橋與楊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于10月8日通車,同時建設完成42條城市主干道,全市快速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81公里。
今年軌道交通計劃開通3條線,已開通2號線南延線、蔡甸線。據了解,8號線三期將于軍運會前開通,軌道交通總通車里程將達到338.8公里。黃家湖區域通過道路、地下排水、管廊、高壓鐵塔、景觀綠化、水體等環境綜合整治,舊貌換新顏,區域環境得到極大提升。隨著一批工程的投入使用,市民出行更加便捷,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,現代化大都市風貌日漸彰顯。
為了讓市民出行更暢快、舒適,武漢市對標先進城市,以道路整治提升導則為標準,重點對道路不平整、路面破損和箱柜占道等突出問題進行整治,整治道路總長約2837公里,全市道路平整度、行車舒適度、安全度都有了很大提升。如今,放眼武漢三鎮,隨處可見綠植圍擋,還有仿古園林式圍擋。一些具有中國氣派的宣傳畫、公益廣告,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工地圍擋上,變得“更有趣”“更可愛”,成為一道道風景線。
武漢市對全城全域開展大立柱廣告、樓頂廣告“清零”行動,整治戶外廣告門面招牌6萬多塊,實現三環線內(含)無立柱廣告、樓頂廣告,擦亮城市天際線。同時,會同鐵路部門強力開展鐵路沿線綜合整治,域內10條客運鐵路沿線654公里初步達到了干凈、整潔的目標。
今年國慶前后,“兩江四岸”燈光秀成為武漢一大名片,讓全市百姓和游客歡騰。武漢市對“兩江四岸”沿線900多棟樓宇實施景觀照明提升工程,使色彩的飽滿度和畫面的清晰度得到了極大提升。首次點亮了龜蛇二山。
為了讓國內外游客一進武漢就能感受到美麗夜景,對“一場三站”(飛機場、火車站)及周邊的區域和線路進行景觀照明提升。為了讓市民就近欣賞到璀璨夜景,精心打造了如“描金東湖”“水墨沙湖”“古韻琴臺”“西北湖客廳”等各具特色的亮點片區。構建了如武漢大道、龍陽大道、解放大道、珞獅南路等綿延不斷的景觀燈光長廊。武漢兩江中心區域的跨江橋梁也在夜間競相展現璀璨迷人的風采。
經過統一規劃,整治提升,全市31617棟建筑完成了立面和第五立面(屋頂)整治,變得更凈美。《武漢市迎軍運會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標準——建筑立面整治標準》出臺,明確了建筑立面整治專項的“細致、精致、極致”整治要求和內容,并按城市風貌分區對建筑色彩進行引導管控。
同時,規劃部門按照最高標準,對沿江大道(武漢關至長江二橋段)、珞獅南路(街道口至雄楚大街路段)以及黃鶴樓、水果湖等重點片區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規劃,編制了全面的道路市政、園林景觀、城市家具、建筑立面、廣告店招和夜景亮化等專項實施方案,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提出規劃支撐。
在推進大樹補植上,武漢市從補缺株向補缺行推進,實施雙排行道樹、公交站點和渠化島遮蔭樹、中分帶綠化,推進“見縫插綠、破硬植綠、借地增綠、筑臺補綠”,實現大樹濃蔭,累計植大樹16萬株。打造了東湖路、解放大道、漢陽大道等示范道路,提升了車城北路、三陽路等一批特色林蔭景觀道,建成了水果湖、武漢體育中心、軍運村等一批亮點片區。
在推進空地見綠上,對651公頃控規綠地分類實施公園綠地、防護綠地;對尚未開發利用的閑置土地,采取疏林草地和野花組合形式。在立體綠化增花添彩上,實現了1萬余個高架立柱攀爬植物、39公里臨街通透院墻立體綠化、91公里三環線開花植物全覆蓋,新栽月季100萬株,新增屋頂綠化10萬平方米,在重要節點和區域新增花境、時令花卉12萬平方米。
我市因地制宜實施水體提質攻堅,對全市江、河、湖、水庫岸線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提升。全市已建起污水收集和處理的基本框架,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逾350萬噸/日。中心城區污水收集干網基本形成,污泥處理能力達到1600噸/日,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。
以東湖、“三湖三河”(南湖、湯遜湖、北湖,巡司河、黃孝河、機場河)為重點,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,促進全市水環境持續改善。